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启发学生体会边寨人民听闻喜讯之后载歌载舞、热闹庆祝的心情。 2、运用聆听、欣赏感知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3、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背唱第一、第四段主题音乐,感受不同乐器在作品中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背唱第一、第四段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是: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教材分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花城-出卷网-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以充满激情的旋律,生动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汲取了当地群众流传的对歌、对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过程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1.视频导入 (1)初听。欣赏视频观看西洋管弦乐演奏的《北京喜讯到边寨》,谈谈感受。(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直观地感受音乐,直观地看到乐队的编制以及布局和位置,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2)学生再次听赏 a.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是怎样的情绪?(欢快、高兴、热情) b.整首曲子你能听出几个段落?(共有引子和八个段落) 听赏之后,我对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乐曲是由郑路、马洪业于之后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通过对乐曲背景的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分段听 引子: (1)引子中你听到了什么?(号角) (2)号角声音的效果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圆号) 乐曲的引子部分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是课本要求背唱的乐段,也是我将其设为本课的重点之一,这段音乐具有强烈的舞蹈节奏,带着下列问题引导学生: (1)比较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结束音不同) (2)前倚音在此起到的作用?(还是号角的效果) (3)这一段音乐都用了什么乐器?(单黄管、双黄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教师演唱并背唱。 第二段音乐: 轻快活泼的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短笛、长笛、小提琴、木琴等乐器轮流演奏。 第三段音乐: 在铃鼓的伴奏下,弦乐奏出优美、舒展的旋律。 (1)引导学生听出弦乐的音色。 (2)感受优美舒展的音乐旋律。 第四段音乐: 突然,音乐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富有苗族民歌色彩的音调。第四段音乐要求背唱也是本课的重点。 (1)从音乐色彩、旋律、节奏、音乐力度等方面关注音乐。 (2)学唱和表现主题旋律,跟教师哼唱旋律,运用挥拍演唱旋律。 第五段音乐: 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这里力度、音色有很大变化。引导学生从乐器、力度上去关注音乐情绪。 (1)什么乐器演奏的?(小号)力度上有什么不同?(更加强烈) (2)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小伙子的舞蹈) 如果说上一段是姑娘们在舞蹈,这一段就如同小伙子跳起了矫健的舞蹈,在音乐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 第六段音乐: 牛角号音调再次响起。小提琴运用了跳弓,奏出活泼、愉快的音调,如同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 (1)听到什么样熟悉的声音?(号角) (2)小提琴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欢快的音调,是用小提琴的跳弓表现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