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学习“上波音”,“同音连线”等乐理知识,并能初步体验和表现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模仿,合作等方式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兴趣。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能正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在教师指导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纯朴简洁、生动活泼,从放牧时呼唤中的吆喝声和当地喜庆锣鼓声中,提炼出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光扯”,伴以亲切的川东乡音演唱,朗朗上口,真挚清新,显得自然流畅,独具风格。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引入,通过“吹雾”进行呼吸训练 课件:浓雾笼罩的早晨......清馨的音乐...... 2.创设情境,通过“喊太阳”进行发声练习 ???? 发声练习(1)2 3 2 1 │2 3 :││ 太 阳 出 来 啰 儿 ?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 (2)▼ ▼ ▼ 1 0 2 0 3 0 :││ 喜 洋 洋 (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二、引出课题《太阳出来喜洋洋》 三、简单讲解民歌,并请同学哼唱一两句他们熟知的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表达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而作的形式简单,易于流传的歌曲。 陕西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 四、初听音乐:初步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情绪 五、跟钢琴学唱简谱,讲解“上波音”,“同音连线”等乐理知识 六、再听音乐唱歌词,体会歌词的特点 七、跟钢琴演唱歌曲,感受一领综合的演唱方式 八、在掌握了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活动:运用歌曲中所涉及的事物[扁担,木材,开山斧(用其他金属物代替)]敲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同学们深刻体会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无处不在。 九、再次演唱歌曲,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的情境进行表演 十、欣赏其他地域的民歌,感受不同的民歌风情(若时间允许进行此环节) 十一、启发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 十二、结束本课,布置课后作业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