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会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分析认识人物形象的方法,初步感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背景,梳理情节,解读文章的内心独白,进而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生存问题。 二、 教学重点 作品中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分析,主题的把握。 三、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人物“异化”的理解,以及表现主义的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黑板 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文言短篇小说《促织》讲的是主人公成名因儿子魂化蟋蟀而发家致富的荒诞故事,它揭示了怎样的主旨?曹雪芹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无独有偶,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给读者构建了一个人异化为虫的荒诞故事,他又想借助这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变形记》。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入睡前都以这么一种想象自娱:“有朝一日我作为富有的人,坐着四驾马车驶入犹太城区,用一句权威性的话把一个被无理毒打的美丽少女解救出来,并用我的车把她带走” ———《卡夫卡日记》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是一位善于幻想的作家。想象可以说是创作的源泉之一,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当你的亲人变成了一只甲虫,你将如何对待他?你会一如既往地照顾他,关心他,还是…… 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来回答。(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变形记恰好讲了类似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一起来看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更吴承恩笔下有着72变的孙悟空一样令人着迷和羡慕。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根据文本,提出自己阅读之后产生的疑问和思考。(学生回答) 看来,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我们试着来解析一下隐藏在那“变”了的“形”的背后那深奥的东西。 要解决“为什么变形”这个关于小说主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入手。 2. 请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尽量想起床摆脱困境,无奈秘书主任已经到家门口······ 3.这样的故事情节,大家觉得充满了怎样的色彩,请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小说的情节特色。(学生回答) 明确:小说情节是荒诞的: 4.所谓“荒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集体回答) 1)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有人变成虫这种状况发生(至少目前没有出现过)。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并非意味着有过这样的情况发生,而是让人们去挖掘其中包含的某种思想。 2) 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后是“虫形人心”的荒诞物,虽然是虫但是有人的思想。 过渡: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小说都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呈现的。因而我们要探究人物形象,应该从文章心理描写入手。 回顾一般小说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集体回答) 三、 初步探究 小说中人物心理如何表现: 一、 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项链中第三自然段玛蒂尔德梦想有华美宽敞的客厅,华美的小客厅) 二、 从旁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四、 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运用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日常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工作状况,请找出 相关的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