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怎样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通过模拟操作和数学运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 2.能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究。 (三)科学知识: 1.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2.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初步体会到微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们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鲜牛奶、酸牛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实物展示,激发兴趣:教师出示鲜牛奶、酸牛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两种饮料有什么不同吗? 2.请学生品尝,同时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提问:请品尝的学生说说两杯饮料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提问:酸奶是由什么做出来的? 师:酸奶是由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乳酸菌就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请问你所知道的微生物还有哪些? 【大肠杆菌、青霉、酵母菌、冠状病毒。。。。】 师:微生物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这么多的微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微生物的生活。 板书课题:微生物怎样生活。 设计意图:由实物展示导入课题,直观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一)“疯狂”繁殖的细菌 1.讲解: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仿真实验录制成视频展示细胞分裂的方式) 2.分组算一算、画一画 100分钟后,一个细菌会分裂繁殖为多少个? 4个小时(240分钟)后呢?(4029个) 3.小结: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每次繁殖,数量都会成倍增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计算微生物繁殖的数字,感受其繁殖之快。 (二)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虽然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它们一般更适宜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说出这样猜想的生活依据。 1.猜想与假设 (1)指名请学生猜想。【板书--猜想】 (2)教师相机评价。 【相机板书】 2.教师指导制定实验计划 (1)在科学探究中,光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得想办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学生小组内讨论:怎样来验证微生物究竟适于温暖的环境生存,还是寒冷的环境生存?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抽生口头表述】【板书--验证】 4.由于这一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小学科学仿真探究实验的网站,这个网站是让学生模拟自主操作实验, 任意进行仪器组装, 能够观察到与实际相似的实验现象, 作出正确实验结论,建构相应知识的探究式学习平台,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请学生边看边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记录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 5.依次观看仿真实验演示中的三个实验,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单。 6.师生共同总结: (1)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宜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更适宜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根据他们的生活特征,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控制它们的繁殖与生长?(低温,高温,暴晒,保持干燥,清洁干净等方法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利用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 三.知识拓展 师:生活中我们利用细菌的特点制做出了哪些食品?【生答】 师:生活中我们会运用哪些方法来抑制细菌的生长?请举实例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