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37056

2020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44531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
    2020届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灶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 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 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呒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 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 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以致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 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冋体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是高适勉励友人的高唱,又成为后代留別題贈的格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黃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 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迮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 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冋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 而成为后世常用的成语 这类诗歌多数是绝勹,富有乐府民歌的新鲜风格.民歌本来大多就是人民的集体创作, 表现的是当时个人还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 盛唐绝取法于民歌的这一创作原理,同时又比民歌更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共同的 民族情感,其语言之纯净,情韵之天然,体现了最高的诗应是最单纯、最概括并最富于启 示的芑术本质。因而易记易诵,广布人口,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 般新蛘。 与这类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作品同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唐代山水田因诗,其高峰也 出现在盛唐,山水田园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 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是全人 类在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山水诗和田囚诗因玄学思潮的催化而形成于晋宋之际,因而自诞生之初,就包 含了深刻的哲理内蕴。在老庄自然观的影响下,文人们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律, 自然之道蕴含在天地山水草木的变化之中。而要观察自然之道,必须使心胸澄明,在清虚 静默的观照中“坐忘”,遗落一切,心灵与万化冥合。这就使山水田因诗形成人与自然合为 一体的基本旨趣。因此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 是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 从南朝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而且解决 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兴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 的审美标准。尤共盛唐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气势壮阔,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2020届邵阳市高三第三次模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强调的是人类存在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而非这些情感体验的变化性, “保持一成不变”错误;B项,曲解文意,原文“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