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3745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教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586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19世纪,资料,备课,革命,1848年
    《鼎尖教案》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瓦解。 2.掌握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德育目标 1.通过对维也纳形成和解体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反动势力虽然强大,但违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其必然以崩溃而退出历史舞台。 2.通过1848年欧洲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和分析纳也纳体系下存在的矛盾和斗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维也纳体系形成和瓦解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1789年和1848年两次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维也纳体系形成、瓦解 ●教学难点 1.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2.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分析对比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1815年的欧洲》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形势挂图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设计问题或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2.讨论法:适用于对一些观点评价问题教学需要,如:如何评价维也纳体系。 3.创设课堂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形势挂图,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比较法:对一些相关历史问题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例:比较1787年和1848年法国革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属于自读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及其解体。第二,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创设新的思维情境和设计相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自主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2.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要重点讲述、分析、比较。例如:对维也纳体系本质分析,对1789年和1884年法国革命分析比较。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地图增强学生地理空间感,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在决战中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瓦解。1814年,反法联军攻入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为商讨战后事宜,1814年~1815年在俄、英、普、奥四大国的支持下,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了会议。欧洲大陆又重新陷入了黑暗的状态,反动势力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板书]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一、维也纳会议 1.维也纳会议的召开(1814~1815) [教师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为商讨战后事宜,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反法同盟代表216人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英、俄、普、奥四大国操纵会议,他们的目的是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恢复旧有的封建统治秩序,进行分赃。 [多媒体显示]维也纳会议上大国分赃(漫画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中反映出英、俄、普、奥四国的心态怎样?维也纳会议的召开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英、俄、普、奥四大国是维也纳会议的实际操纵者,他们参加维也纳会议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分赃,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各怀鬼胎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表明了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强大,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教师讲述]维也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吵,于1815年6月签署了最后总决议。 [板书]2.维也纳会议的内容 [教师提问]1815年6月通过的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第一,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 第二,列强任意处置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被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