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6678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60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拿来主义,导学案
  • cover
《拿来主义》导学案 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3、杂文介绍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自诩( ) 磕( )头 残羹( ) 冷炙( ) 冠冕( ) 犀( )利 吝啬( )( ) 脑髓( ) 譬( ) 茅厕( ) 孱( )头 徘徊( )蹩( )进 国粹( ) 玄( )虚 2、礼尚往来: 孱头: 自诩: 冠冕堂皇: 残羹冷炙: 不管三七二十一: (二)合作探究,感悟作者思路 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吗? 明确:“三段论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今天我们学习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篇作文,就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3.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归纳出每部分的内容。 4. 按我们写议论文的一般思路,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应该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到第几段才提出的?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这种提出论点的方法叫做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 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来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送来”之外,还得“拿来”。先破后立。 (三)、具体分析 同学们读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态度。8、9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把什么比做什么?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好处?(8、9段之间对比论证,8、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