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娘钉缸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学唱《牧羊曲》《王大娘钉缸》《好汉歌》三首歌曲,了解影视作品和歌曲对人们的影响,分析《好汉歌》是如何继承河南民歌音调并有所创新的。 2、能力目标: 能分析讨论出《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民歌,了解音乐与民歌之间的渊源,从而热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学唱《王大娘钉缸》,对比《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异同,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制定了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把《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作为了本课的知识目标,把分析《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做为本课的能力目标,也是本课的重难点部分,把了解音乐与民歌之间的渊源做为情感目标。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唱《王大娘钉缸》,通过律动加强对歌曲中衬词及节奏特点的掌握。 2、对比《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异同。 二、教学难点 分析《好汉歌》和《王大娘钉缸》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黄河两岸的歌 1、教师演唱《黄河源头》提出问题“黄河源头在哪里?” 2、提问“黄河流经我国的哪几个省份”,引出主题《黄河两岸的歌》; 3、通过播放图片引出标题--走进河南 活动2【讲授】黄河两岸的歌 1、《牧羊曲》 (1)欣赏歌曲; (2)分析作品:这首《牧羊曲》由郑绪岚用她细润甜美的嗓音让一个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女儿形象活生生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也让铁骨铮铮的嵩山充满了柔情一片。 (3)总结影视作品和歌曲对人们的影响 2、《王大娘钉缸》 (1)弹奏歌曲,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与你熟悉的哪部电视剧主题曲相似” (2)讲述《王大娘钉缸》的故事背景 (3)介绍作品的演唱形式及演唱风格 (4)作品简介: 《王大娘钉缸》是一首河南邓县的民间小调,广泛流传于北方地区,是河南民间“地花鼓”(以一丑一旦两个角色表演的歌舞形式)的代表曲目。歌曲采用“领、合”的形式(一领众合) (5)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歌曲中出现最多词”讲述什么是衬词 (6)让学生观察谱子当中出现了哪几个音,讲述民族五声调式 (7)教唱歌曲: 第一遍:教唱歌谱,体会民族调式特点。 第二遍:学生尝试套歌词,掌握旋律及节奏特点 第三遍:歌曲中衬词的演唱 第四遍: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3、《好汉歌》 (1)让学生聆听、跟唱《好汉歌》并总结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词语以及它的演唱形式 (2)作品简介: 《好汉歌》: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是根据河南民间小调《王大娘钉缸》改编而来的,作曲家巧妙的运用《王大娘钉缸》的代表音型和音调,表达了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使《好汉歌》具有了火热的生活气息。 (3)让学生分组讨论《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的异同 活动3【活动】黄河两岸的歌 拓展: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1)播放视频; (2)学说河南话; (3)学唱前四句: 刘大哥讲话 理太偏 谁说女子 享清闲男子打仗 到边关 女子纺织 在家园 活动4【练习】黄河两岸的歌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唱,了解歌曲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 2、让学生感受《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对比《王大娘钉缸》、《好汉歌》的异同,了解音乐与民歌之间的渊源从而热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活动5【作业】黄河两岸的歌 课后每人学唱一首黄河两岸的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