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科学牛津教材第七章《空气与生命》中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空气的组成与燃烧需要释放能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燃烧的相关知识。在《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认识一些基本的灭火方法及原理。观看录像,了解一定的预防火灾的常识,知道火灾中的逃生方式。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燃烧,但由于缺少观察分析,因此对燃烧的概念相对模糊,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本节课所需达到的教学重点。同时,现今人们普遍对安全用火与灭火常识的缺乏,由不正当的用火,引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火灾。所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们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由视频“赤壁之战”引入,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刘孙联盟最终获胜的帮助。“纸盒燃烧”的实验在教学中作为过渡实验,既起到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又为后面灭火教学的展开做出铺垫。再通过“熄灭蜡烛”大比拼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灭火的不同方法及原理,提高他们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最后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预防火灾的常识,知道火灾中的一些逃方式,增加火警中应变及求生的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燃烧的三个实验,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 2.通过实验“熄灭蜡烛”大比拼,理解一些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预防火灾的常识,知道火灾中的一些逃方式,增加火警中应变及求生的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叽叽喳喳”、“接力”等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理解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难点:学会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突发状况。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视频 器材:酒精灯、坩埚钳、三脚架、火柴、纸盒、水、纸团、大理石、蜡烛、玻璃瓶 七、活动设计 活动一、引入:观看电影片段“赤壁之战” 活动目的:对燃烧的产生有初步的体会和认识。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思考问题: ①.诸葛亮“借”了什么时机发动的战役? ②.孙刘联军准备的小船上装满了什么? 2、看《赤壁》火烧战船片段,讨论回答战役获胜的关键因素可能和“东风”及“干草”有关。 3.提出燃烧的条件和氧气、可燃物有关的假设。 通过历史事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主题燃烧的条件进行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活动二、蜡烛在倒置集气瓶中燃烧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知道燃烧需要氧气。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假设燃烧和氧气有关。 2.设计蜡烛在倒置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选择实验材料。 3.讨论得出需设计对照实验和设置实验变量。 4.预测结果并进行实验。 5.观察结果,讨论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1.引导学生复习并应用科学探究的六个要素来解决实际问题。 2.设置正确的对照及变量是实 验成功及得出正确结论的关键。 3.锻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结果 的能力。 活动三、纸团和石块的燃烧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假设燃烧和可燃物有关。 2.参考活动二的实验过程,自行设计并进行“纸团和石块的燃烧”实验。 3.观察结果,讨论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综合考察学生对现学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 活动四、“纸盒烧水”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知道燃烧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并知道只有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完成燃烧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思考问题: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