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失去光泽的铜镜 课题 失去光泽的铜镜 备课人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演示实验、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科目 科学 教材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后,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金属生锈是常见的变化,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比较金属以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金属)变化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是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将金属生锈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类型。 学情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体验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缘故原由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铁生锈的条件探讨,虽然动员了学生去准备。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以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平常一个星期),因此在备课当中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实验准备。只有先自己先提前准备。其实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准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虽然铁生锈的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没有学生真正去下手做过或观察过。由于完成这个实验并不难,学生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完成义务。以是在往后的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钉、课前录制的实验视频、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图片、小刀等 学生准备: 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教 学 导 入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照镜子)对,我们每个人都会照镜子,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那么,你们知道古代中国人每天梳妆打扮用的是什么样的镜子?对,是铜镜。(课件显示)这些镜子现代考古中有大量发现,但挖掘出来的铜镜都是这样的(课件显示生锈的铜镜)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铜镜变得这么锈迹斑斑,失去光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2、失去光泽的铜镜(板书课题) 观察情境图,听老师讲述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 究 活 动 活动 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师:铜镜会生锈,其他金属会不会生锈呢? 1.师:同学们,金属生锈是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金属生锈的素材,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课件显示) 介绍每年我国因钢铁因生锈损失为3.2亿人民币,国际上每年的损失为20.68亿美元. 这是自然界中的一项重大损失!看有视频报道。(课件显示) 提问: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呢? 3、实验引入。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我们探讨金属生锈的原因呢?推想: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书本上以铁丝为例,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但这个实验结果在这节课上完成不了,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实验步骤,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