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37945

四川省乐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545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乐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
  • cover
四川省乐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科技和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型。 大众文化是充满争议又无法回避的文化现象,关于大众文化的审美品格更是纷争迭起。总的来看,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上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大众文化的审美化促成了审美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但在大众文化审美形象化和欢乐身体化的同时,语义学维度的审美思考却越来越匮乏。大众文化诚然离不开直接的娱乐性,但仅有娱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娱乐只有当其与文化中某种更根本而深层的东西相融合才富有价值。成熟的大众文化应该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着意于审美愉悦,又不舍弃精神提升,在世俗化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化的审美环境中,跳出日趋严峻的"欲望陷阱""反省缺失"和"欢乐黑洞"状况,实现人类真正的审美解放。 消费时代文化的重心由思想精英型走向消费大众型,文化影响极广却不厚重,造就了许多沉浸于替代性与虚拟性满足的精神"盲流";同时,人们又借助大众文化带来的感性欢乐与影像冲击尝试着新型的审美解放和意义生产。简言之,大众文化崛起带来的审美泛化现象,既有本雅明所褒赞的防止文化法西斯主义层面上的革命性,也有马尔库塞所贬斥的精神退化意义上的反动性。在"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生产时代,迅速提升国内大众文化的人文含量和精神品质,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审美离不开现实人生,但它决不是"满足"与"迷恋"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珍重";释放、抚慰、减负、宣泄只是审美光谱中的低限,身心俱悦才是审美的高端与正效应。正是缘于此,审美从最高意义上说是以带给人类欢乐、自由、解放与光明为已任的,是以教人奋进有为为目标的,并合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但是,现有的大众文化往往只具备了一些审美表象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审美噱头",却缺乏审美的超越性精神,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而超越性是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在文化审美中的显映,审美的特点就在于它超越了有限的功利之境进入了一个无限澄明的意义世界。 大众文化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等积极作用。然而,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发展与品质被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则表现出盲目性、庸俗性和过度的娱乐性。在大众文化的产销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常常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崇高的东西则常常被视为落伍而遭鄙弃。这种初级市场经济社会中常常遭遇的"劣胜优汰"现象,亟须国家治理的有效干预和人文思想的深度滋养。 走进新时代,必须高扬民族正气,强调文化要化人而不是化钱、艺术要养心而不光是养眼、鉴赏要引导而不是迎合。随着人们对大众文化内在特征的体认的加深,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多元文化形态协调发展的文化新格局。 (摘编自傅守祥《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众文化崛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