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601746

人音版九下级下册音乐 5.2.2报花名 教案

日期:2025-10-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52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下级,下册,音乐,5.2.2,花名
  • cover
评剧《报花名》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报花名》是人民音乐教育-出卷网-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è?±_的欣赏曲目,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除了京剧之外较有影响力的四大剧种,从而了解中国戏曲。《报花名》欣赏旨在让学生了解评剧剧种,了解评剧“皇后”新凤霞。 评剧又叫“蹦蹦戏”“落子戏”。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剧种。清朝末期,它于起源于唐山农村地区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民间歌舞“蹦蹦”,再后来吸收了京剧、河北棒子的剧种精华,便发展成为今天的评剧。是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剧种之一,有学者认为评剧就是我国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 《报花名》是评剧著名唱段,是剧目《花为媒》中的选段,《花为媒》讲述的是两对有情人因种种原因未能顺利的在一起,因以花为媒,最终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剧中机智幽默的阮妈妈安排女主角张五可与贾俊英在花园里相亲,贾俊英未能按时到达,阮妈为拖住张五可,特地叫张五可报花名给她听。所以便有《报花名》这个唱段。唱段采用普通话演唱,唱词通俗易通。以“腭音”“鼻音”“颤音”“滑音”来润腔, 吐字清晰,依字行腔,韵味十足。唱腔优美婉转、清亮甜润、玲珑婉转,富于华彩。是评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唱段。 新凤霞,(1927-1998)原名杨淑敏,祖籍江苏,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中国评剧院演员。擅演青衣、花旦,唱腔清亮、婉转。被誉为评剧“皇后”,是“新派”的创始人。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戏曲鉴赏知识,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四大表演形式,为本课提供有利的基础知识。还具有较高的歌曲学唱能力,也为本课通过学唱体验依字行腔及润腔特点提供了可行的条件。但评剧对于中学生来讲较为陌生,只能做一些初步、浅显的教学,《报花名》 为花旦唱腔,音调较高,明亮、纤细,男同学演唱比较含羞和腼腆,表演时放不开。 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评剧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讲解,了解评剧的历史沿革及相关知识; 2、通过念、唱《报花名》进行比较,认识评剧中的依字行腔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报花名》,了解评剧“腭音”“鼻音”的润腔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评剧历史沿革; 2、初步认识评剧依字行腔, 3、认识评剧“腭音”“鼻音”等润腔特点,能举一反三欣赏《报花名》整段唱腔。 四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评剧“依字行腔”“腭音”“鼻音”的唱腔特点 五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比较法、口传心授法、 合作探究法 六 新课教学 内容提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播放小品《如此包装》片段 提问:小品赵丽蓉老师演唱的小曲叫什么? 属于什么剧种? 2、提问:你们唱过评剧吗?听过评剧吗?知道评剧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评剧《报花名》 观看,回答问题 通过赵丽蓉老师引出评剧《报花名》,拉近评剧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对评剧的兴趣。 通过三连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评剧知识的缺失,燃起对评剧学习的渴望。 二 新课教学 识评剧 1、了解评剧历史沿革及《报花名》剧情。 2、欣赏《报花名》片段 3、提问: 旋律有什么特点? 2、表演形式有哪些? 3、用什么方言进行演唱?(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问题的回答。欣赏后前后桌讨论交流分享答案。) 4、总结旋律特点(板书:优美婉转 玲玲剔透) 5、总结评剧具有唱念做打四大表演形式,往往以唱功见长的特点。(板书:以唱功见长) (二)念韵白 1、让学生尝试用普通话念韵白:“花开四季皆应景,俱是天生地造成” 2、讲解评剧吐字清晰特点,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