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66829

剖析求二面角

日期:2025-05-05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 查看:32次 大小:77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剖析,二面角
  • cover
数理 剖 析 求 二 面 角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 黄市平 二面角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内容。随着教材的改革求二面角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法求解。本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结合高考题形对求二面角的方法进行归纳如下: 先作后求 在传统的方法中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决二面角问题的关键,也是难点,找到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后,“空间”问题既可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即作—证—求三步。在一般情况下涉及到的作法可归结为以下三种: (一)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三垂线法: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通过证明线线垂直,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在于找面的垂线。 (三)垂面法:作一与棱垂直的平面,该垂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相交,得到交线,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2002年高考江苏)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垂直于面ABCD,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分析:注意到题目中所给的二面角,面PAD与面PCD,其棱为PD,因而围绕PD而考虑问题的解决途径。 证法一:利用定义法。 过点A在PDA平面内作AE⊥PD于点E,连结CE。 ∵底是正方形,故CD=DA,△CED≌△AED, AE=EC,∠CED=∠AED=90°。则CE⊥PD, 故∠CEA是面PAD与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与BD交于点O,连结EO,则EO⊥AC。 ∵OA=×=a,AE<AD=a,即AE<OA COS∠AEC==<0, ∴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证法二:运用三垂线法。 ∵PB⊥面ABCD,则PB⊥AD。又AD⊥AB ∴AD⊥面PAB,即面PAB⊥面PAD。 过点B作BE⊥PA,则BE⊥面PAD。 在面PBC内作PG∥BC且PG=BC,连结GD。 过点C作CF⊥面PAD于点F,那么连结EF, 则EF∥AD且EF=AD。 过点F作FH⊥PD于点H,连结CH, 则∠FHC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补角。 ∵CF⊥FH,故∠FHC是锐角, ∴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证法三:利用垂面法找平面角。 在证法一所给的图形中,连结AC、BD, ∵AC⊥BD,PB⊥面ABCD, ∴AC⊥PD。 过点A作AE⊥PD于点E,那么有PD⊥面AEC,连结CE,即PD⊥CE。 故PD与平面AEC垂直后,面AEC与面ADC及面ADP的交线EA、EC构成的∠CEA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下同证法一。 评述:证法一用的是定义法,平面角的一边是作出,而另一边是证得;证法二用的是三垂线法,关键在于找面PAD的垂线CF,并且证明过程渗透着用立体几何的割补法求解问题的思想;证法三是利用作垂直于棱的垂面找交线。 求而不作 用面积法求解二面角(面积射影) 在运用上述方法找二面角平面角时,不一定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这时就应想到转化思想,即不直接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而是把问题加以转化,下面介绍一种求二面角的方法,就是射影面积公式COS=,是二面角的大小,是一面积为S的平面图形在另一面内的射影面积。 例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AA1的中点,求平面EB1C和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EB1C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三角形为Rt△ABC ∵E点的射影为点A,B1点的射影为点B。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S△ABC=a2 又在△EB1C中, B1E=a ,B1C=a ,EC=a 故COS∠B1EC== ∴sin∠B1EC=,==。 设面EB1C和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 则COS=== 。 那么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 。 评述:此题属无棱二面角问题,图中没有二面角的棱,我们也可以找到棱去解决,但这里通过射影而直接求角更方便。, 。 利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 对二面角的求解要加以注意,除了传统的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外,还可以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来求解,避免了做二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