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1953.1--1956.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1966.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8.10--)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曲折发 展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期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1.背景条件? 2. 方针: 3.开端: ①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 设提上日程。 ②政治: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 ③理论: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④国际: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轻、 农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概念解析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1949--1956年)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条件 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两大任务)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草稿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重点解析 核心: 特点: 实质: “一化三改”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同时并举。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惟一经济基础。 (2)结合课本82页和“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一五计划” 有何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 ②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3、实施:执行“一五”计划 (1)“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P82下文本框内概括) ① “集中主要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②国际环境恶劣, 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④世界经验: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慢。 ⑤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合作探究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怎样? 总路线是实现工业化的总目标, 一五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1953———1957) 飞机制造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克拉玛依油田 长春一汽 鞍钢 兰州黄河大桥 武汉国棉一厂 武汉长江大桥 西安第二发电厂 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底 火红的年代,离不开伟大的人民 4、成就: 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 等工业部门)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