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缤纷的大地》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法、示范法、比较聆听法、体态律动法等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中作者对祖国山河、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作品分析、合作演唱等过程与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音乐丰富的感染力。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掌握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掌握“起承转合”的基本句法。 (3)了解力度、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4)能用连贯、统一的声音去演唱合唱歌曲。 教材分析 《五彩缤纷的大地》是由词作家郑南、作曲家杨庶正为少年儿童撰写的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赞歌《大地赞美歌》中的第五首。教材中所选用的是由徐瑞琪创编合唱并记谱的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中的片段。 本节课为音乐欣赏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作品的圆舞曲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并重点让学生感受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欣赏二声部合唱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直观的理解“起承转合”句法特点、圆舞曲风格及能够把握音准。 学情分析 1、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和欣赏能力、分析和表现能力,在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2、 六年级大部分男生已经进入变声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方法,将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并且进行一定的发声练习。 3、 由于六年级部分学生青春叛逆期的到来,学习任务的加重,许多学生有了较强的个人观念并表现出对音乐课不重视等现象,因此采用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的“谁是卧底”等游戏来开展音乐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耳机、卡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欣赏导入 1、情景渲染:播放背景音乐从70年代-00年代截取的经典流行音乐的片段串烧,ppt展示70年代-00年代衣、食、住、行的图片。 2、导入新课:学生交流讨论。老师:“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个新台阶,祖国大地百花齐放。我们刚才听到的和看到的这些都是祖国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变化,正是因为祖国的发展,才造就了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大地!” (二)歌唱预热 1、掌握方法:学生俩俩分组,背靠背,手挽手,一人将另一人“背”起。在此游戏过程师生共同讨论发力点是在腹腰部。最后教师总结:“歌唱也是如此,我们要利用腰腹部力量,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腹式呼吸’。” 2、发声练习:老师示范,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边看老师柯尔文手势边演唱音阶1 2 3 4 5 6 7 i,提炼音阶中的do、mi、sol三个主干音,边用钢琴弹奏边引导学生观看老师柯尔文手势感受三、四、五、六度音程的关系,之后 音准训练: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式轻声模唱低声部旋律,并重点训练的音准,为之后的二声部演唱做好铺垫。 二、逐步聆听,深入分析 (一)主题分析 1、情绪感受:播放《五彩缤纷的大地》,并请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来感受音乐。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歌曲为3/4拍,传递着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情。 2、知识拓展:在学生充分感受了解了节拍的特点之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3/4拍是圆舞曲典型的节拍,并拓展介绍约翰.斯特劳斯同风格的作品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音乐知识。 3、结构分析:再次播放《五彩缤纷的大地》并请学生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用“lu”进行高声部旋律模唱并结合谱例思考:主题乐段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他们之间隐藏了一种怎样的联系?在学生认真观看谱例及教师结合PPT和板书线条图示的引导下,学生不难发现该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并且能迅速找出每句之间的异同处,师生总结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