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28963

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导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665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1.2,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内战爆发后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掌握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1.国统区: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经济上陷入_____;人民掀起“_____、_____、_____”的民主运动。 2.解放区:颁布《_____》,进行_____,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_____;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_____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_____支援前线。 (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反攻阶段 1.1947年6月,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2.挺进大别山揭开了_____的序幕! (三)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决胜阶段 1.背景:解放军在各战场不断取得_____。 2.时间:____年9月至____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内容: ①_____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以_____为中心进行;基本解放了_____;陈毅感慨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_____推出来的。 ③_____战役: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_____全境基本解放。 4.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_____,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_____的到来。 三、问题探究 1.比较一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3.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尝试归纳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课堂检测 1.“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战局的一个分析。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战略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转战陕北,进行战略防御 C.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 D.打运动战,进行战略转移 2.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请你根据三幅图片,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C ) 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C.战略大决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 3.下列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没有任何土地可以耕种 4.《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还没坐热,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分来的土地归公了,把我们自己的土地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刚分到的土地”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 5.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   ) A.锦州 B.北平 C.徐州 D.南京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冬,陈毅赋诗:“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争立功。……”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失人存地,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