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过秦论 贾谊 1.通过熟读了解文章的脉络。 2.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姓 名 贾 谊 生卒年 前 200 — 前 168 字号称 谓 籍 贯 相 关 材 料 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感歉疚,抑郁而亡。他的政论散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施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地。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面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 “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写作背景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文体知识 这篇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三段写兴,第四段写亡;最后一段是议论,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1.全文共五段,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哪几段是叙述?哪几段是议论? ①过错:“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实质: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仁义不施。 2.本文题目是“过秦论”,那么文中论述了秦的哪些“过错”?其实质是什么? 3.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4.分组讨论: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1.背诵1-3自然段。???? 2.识记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第二课时 过秦论 1.“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的“有……之意,……之心”换成“有并吞天下之心”好吗?为什么? [提示] 文章为写秦孝公吞并六国的野心,极尽铺张之能事,这样写既增加了语势,同时也为下文做铺垫。作答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展开。 不好。①文段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②这样写为后文写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埋下了伏笔。③这样写增加了行文的气势,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说明秦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视,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但没行动。 2.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秦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其主要措施有:①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联盟;②具有政治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