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一、教学内容: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这节课选用的是河北大学-出卷网-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本介绍了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以及图片在文章中的调整方法,以达到学生不但能插入图片,还能够让图、文合一,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本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有趣的图文混排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能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的编辑和排版。 三、设计思想: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基本任务。本课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交流———实践”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作品评价教育法等组织教学,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和技巧,图片的大小调整方法以及灵活地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Word文档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学习及创新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习时采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任务———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探索, 在学习活中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激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 五、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灵活地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六、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准备没有图文混排的文章和图文混排好的文章各一篇。 学生方面:准备一份含有内容的Word文档以及相关图片素材。 设备方面包括:电子教室。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或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3分钟) 2、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12分钟) 演示准备好的两篇文章(纯文字版的和图文混排版的) 引导:“刚才我们都选择了有美丽图片的文章,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怎么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文档是不是?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如何制作出这样的文档。 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 任务一、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如何插入图片。 请学生充当“小老师”介绍方法并演示。 任务二、先说明图片和文字资料的位置。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插入合适的图片。 任务三、让学生自主尝试,使文字和图片排版更合理。 请一至两名学生上教师机,示范他们是如何操作的。 欣赏后说说更喜欢哪一篇?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看书自学,了解方法,自主尝试练习。 已经成功插入一张图片的同学,根据文章的内容,插入合适的图片,完成自我挑战。 学生经过摸索,发现可以改变图片大小和位置,有的同学还发现了设置图片环绕方式的方法。 通过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