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教学设计 选自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一、教材分析 《深情》是《亚洲弦歌》单元两首印度作品中的其中一首,在1963年的爱丁堡音乐节上,由印度西塔尔演奏大师拉维.香卡与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共同演奏。根据北印度古典音乐《清晨的拉格》改编创作而成,由北印度比较流行的“拜拉夫”拉格创作而成。印度音乐的两大支柱拉格(旋律的框架或种子)和塔拉(节奏)。结构采用了最传统的三部分乐曲的开始部分为阿拉普,这是一种类似引子的、速度较慢、节奏自由的散板,由弹拨乐器坦布拉奏出持续的长音为背景;第二部分为(乔)jor,阿拉普结束后,坦布拉鼓奏出明显的汀塔拉节奏圈,由缓到急。最后,乐曲速度明显加快,坦布拉鼓的声音也高亢了起来,鲜明的节奏给音乐带来了活动,给人们呈现出另一幅画面:古代印度的舞者们在深情起舞,她们以动人的舞姿、深情的眼神和虔诚的心情供奉着神袛。 一、教学目标 1. 聆听《深情》,感受印度西塔尔琴与西方小提琴在印度音乐中的交融,体会印度传统音乐的韵味。 2. 通过自主体验学习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感受印度的节奏循环性。 3. 通过聆听、体验《深情》三段不同的音乐特点,了解拉格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印度的两大支柱“拉格”(旋律)和“塔拉”(节奏) 2. 体验西塔尔的音色魅力、学习汀塔拉节奏圈。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听音乐,师生互动。 2.简单介绍印度,聆听深情第一部分。 二、聆听《深情》 (一)第一部分 1.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体会自由的阿拉普,感受西塔尔与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3.看西塔尔演奏视频,模仿印度音乐的装饰音,了解印度音乐特点:细腻的装饰音。 4.跟随图谱了解印度音乐特点:单旋律、持续音。 5.介绍两位音乐大师:梅纽因、拉维香卡。 (二)第二部分 1.感受新加入的印度乐器:塔布拉鼓 2.学习汀塔拉节奏圈,了解印度的塔拉。印度音乐特点:节拍的循环性 3.跟随音乐体验。 (三)第三部分 1.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想象其音乐场景。 2.跟随音乐互动。 3.找到旋律的种子,了解拉格 (四)总结印度音乐两大支柱:拉格、塔拉。 三、完整聆听,并总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