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别找出文中关于树、叶、木叶、落木的诗句,体会各句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并体会它们在古典诗歌中的区别点。 快速浏览课文 ,不尽长江滚滚来。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木叶’’ 林庚 字音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昏厥(jué) 招徕(lái) 柳恽(yùn) 阅读思考: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现象)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特征 )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分别找出文中关于树、叶、木叶、落木的诗句,体会各句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并体会它们在古典诗歌中的区别点。 树:春、夏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颂》屈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招隐士》淮南小山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雀行》曹植 午阴嘉树清圆。 《满庭芳》周邦彦 叶:春、夏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折杨柳》萧纲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拟古》陶渊明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美女篇》曹植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喜外卢纶见宿》司空曙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青溪小姑歌》吴均 特点: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木叶:秋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月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外在特点、内在特征、抒发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繁茂的枝叶 特 树 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点 木 枝叶疏朗 黄色、本质的干燥 特 树: 饱满 征 木: 飘零、疏朗、干燥、空阔 感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没有悲愁 情 木 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饱含水份,繁密 ———微黄但不干燥, 无飘零之意 ———飘零透些微黄 落木:深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哀江南赋》庚信 “木叶”就是一个带有疏朗的清秋气息、 有飘零意味、会让人感伤的意象。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暗示 生活常识暗示 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描绘了梅花在驿外、黄昏、风雨中独自开放惨遭蹂躏依然保持自我“芳香”的形象,比喻了高士脱俗高洁的情操。 体会诗中“梅”暗示性 在艰难的环境中,梅花以美人般的姿态争取和迎接“春天”的到来,比喻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体会诗中“梅”暗示性 流水:无限愁绪、时光流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