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不结盟” 2.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3.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4.1956年11月,毛泽东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表明,当时我国 A.贯彻“求同存异”的方针 B.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和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变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也随之终结。这反映出 A.“一边倒”政策未能真正落实 B.我国已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我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 D.我国所处国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6.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主张让联合国承担解决朝鲜问题的任务,这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对。中国反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美国是朝鲜问题的主要推手 B.美苏两国在联合国的争夺激烈 C.当时的联合国受到美国操控 D.联合国尚未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7.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D.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8.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正式公布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国际习:境开始缓和,新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客观上是对“一边倒”外交战咯的政策性突破。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B.因实际的需要而与时俱进 C.反复无常,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引 D.立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9.“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 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10.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