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9897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课件+试卷含解析(9份打包)新人教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70881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届,试卷,人教,新人教,打包,9份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图Ⅰ)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图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B ) A.1.5千米 B.8.5千米 C.12.5千米 D.22.5千米 解析: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千米之间,即B正确。 2.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B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图示a月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方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合上题分析,a月为冬季极夜期,无太阳辐射;冰面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快,导致下部气温低于上部的现象。 (2019·山东实验中学二诊)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1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D ) A.升高,④增强 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②增强 D.降低,①增强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 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 (2020·江西南昌一模)2018年12月29日,我国南部某地气温骤降,出现大雪天气。29日该地地面没有出现积雪,30日一早积雪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下图是元旦前后该地逐日气温(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12月29日至30日期间,该地温度特点表现为( A ) A.地面温度降低 B.大气温度升高 C.日温差保持不变 D.不会出现逆温 解析:29日出现大雪天气,但地面没有积雪,说明29日降雪到地面后都及时融化了,而融化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地温降低;30日积雪形成并逐渐加厚,则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不断减少,地温不断降低;同时气温骤降也会使地温降低。故A正确。 6.图示期间,该地大气能见度最好的一天是( B ) A.12月29日 B.12月31日 C.1月1日 D.1月3日 解析:图示31日气温日较差最大,说明该日白天太阳辐射、夜晚大气逆辐射都较强,可能为晴天,空中云层少、薄,大气能见度最好。 (2020·安徽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2015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 B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由图可知闭合曲线里为一局部高压中心。M地位于高压中心东侧,该处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右偏,则风向为西北风。 8.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 D ) A.29日14时 B.29日20时 C.30日02时 D.30日08时 解析:图中M点西侧的高压中心和M点大致相隔10个经度,与29日08时相比,风向基本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