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系统》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云南省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计算机系统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 40 分钟,实验时间 40 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 实地调查 ,大约用 120 分钟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通讯地址及邮编 设计者 李红清 女 文山市第一中学 指导者 同上 实施者 同上 课件制作者 同上 光盘制作者 同上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 1.能从外观上辨别微机的常见组件 2.能动手接插微机主机的各类接口 体验性目标: 提升信息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二)内容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Windows、Office常用操作后,后续将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程序设计及人工智能等模块。本部分内容既是对操作应用的深化,又是逻辑应用的基础。 重点:1.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辨别现行微机的常见部件,知道一般接口的连接方法 难点:1.计算机系统五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校高一学生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会使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电子报刊、演示文稿和网页,渴望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部分学生已具备安装、调试计算机的实战经验,迫切要求展示才技。 (四)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归纳总结记忆知识。重视能力培养,学会思考、自己做出判断,具有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创造自主探究的“境”,指导个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并引导他们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2. 教师指导、评价学生讲解理论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理论 教师指导、监督学生实地调查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师生讲评调查结果 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学习网站建设 教师指导、巡视学生实验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3.学生实验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 学生动手安装,调试计算机。教师巡视动手的学生数量、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标准化,知道“标准”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带来的方便、产生的效益,激励其努力奋斗创造“标准”。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理论知识;用实物展示台配合学生讲解,展示硬件(如:CPU、主板、显卡、网卡等)图片;把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相关练习册等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上共享;利用聊天室让学生交流、交换信息。 三、教学过程 1.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学习目标: 1.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并能从外观上辨别微机的常见组件,能动手接插微机主机的各类接口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传播及危害,掌握防治方法 4.了解计算机犯罪与安全 5.了解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6.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动手能力 以下是学生任务: 任务一:个人填写预备知识表 准备:阅读教材第一章 第三节计算机系统P9~P16页内容,按要求自学理论,为调查作理论指导。自学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发展史、发展趋势、冯机结构图。 问题:你对计算机发展史、发展趋势、系统组成、冯 诺依曼机型了解多少?你是如何获得这些资料的?准确性有多高? 解决:填写预备知识表(附录1)。 学习方法指导: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对比、比较,归纳总结。平时注重常识的积累。 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