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34529

人音版九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件+教案+素材(共24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219768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4张,素材,教案,人音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布谷催春》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两部作品, 主要以“唱”和“跳”两种不同形态的教学方法授教。《布谷催春》学唱歌曲中三个具有特色的乐句,在唱中体验侗族大歌的特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律动为教学方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曲式结构。以“静”“动”方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草原牧歌”“天山之音”“雪域天音”等单元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后,第九册上册集中介绍了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与文化。《布谷催春》是一首多声部歌曲,也是侗族大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歌曲具有支声性复调音乐的特点,以二声部为主,其曲式结构为:起顿+更夺 +拉所。歌曲表现了布谷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彝族的现代合唱作品,采用混声合唱,以领唱、合唱的形式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了彝族人民庆贺丰收的喜悦之情和热情好客的风尚。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侗族大歌比较陌生,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歌唱艺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并让他们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第2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布谷催春》,体验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艺术特点,分辨歌首 声部与和唱者声部的过程中掌握大歌的基本特点。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情绪体验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布谷催春》等侗族大歌,体验侗族大歌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等艺术特点,在分辨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的过程中掌握大歌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感受歌曲音乐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生活内容。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热爱民族音乐。 重点 掌握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音乐特点;在律动中体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 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介绍侗族相关知识 。 你能在我国地图上找西南地区的位置吗?你知道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威尼斯船歌》 侗族大歌可按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等种类。是多声部 、无伴奏 、无指挥、众低独高复调式的民间合唱音乐。教师播放《布谷催春》的视频歌曲介绍:《布谷催春》分为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和拉所(尾腔)三个部分。欣赏引子: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介绍支声复调: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指与主要曲调时离时合的分支曲调。分支曲调陪衬于主要曲调,起着丰富、润饰、烘托的作用。最典型的支声音乐来自于民间合唱。欣赏中间部分(更夺):教师播放音频并指导学生填好表格。欣赏歌曲的尾腔(拉所):教师播放音频并指导学习练唱。完整欣赏: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出示图谱。歌曲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A:节奏比较自由,曲调柔美深沉,娓娓动听。B:节奏性较强,速度较快,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 学生先了解侗族大歌这种体裁。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说一说你联想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学生听老师介绍歌曲分析,并分部分欣赏。学生欣赏引子,根据旋律线了解引子属于支声性复调学生欣赏更夺部分并思考: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欣赏拉所部分,并根据歌谱试着唱一唱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