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55507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5-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99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
  • cover
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第一课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和熄灭的蜡烛不是光源。) 影子的特点: (1)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见图一) (2)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距离越小,遮挡范围越大,影子越大;距离越大,影子越小。(见图二)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见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是投影。投影广泛应用于交通标识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投影仪等。 【第二课 阳光下的影子】 一天中太阳的方向变化:东—偏南—西; 一天中影子的方向变化:西—偏北—东; 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清晨长,中午短,傍晚长。 (见右图) 实验: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用日影观测仪: 方法:(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课堂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3)描下铅笔的影子,量出影子的长度。 (4)课后继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第三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方法: 第一步: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光斑的位置。 第二步: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现象:第一步时,光线能穿过三个空,在最后光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第二步光不能穿过小孔打到光屏上。 结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距离地球1.5亿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答: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一个光不能到达的暗区,这个暗区就是影子。 【第四课 光的反射】 照亮目标,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大部分物体都会反光。 汽车反光镜应用了光的反射,驾驶员可以看车后面的物体。且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医生戴的额镜运用了光的反射,额镜是凹面镜,可以把反射光会聚起来,集中照亮需要观察的地方。 灯罩是作用是:把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增强反光。 教室的墙是白色,因为白色物体物体反光较强,让教室更亮。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4403千米。 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见右图)。 潜望镜的两个镜片是平面镜,且相互平行, 反光面相对,与镜壁的夹角是45°。 反光有时候也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光线强烈时,眼睛的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眼睛的瞳孔放大。 【第五课 光与热】 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热光源是发光又发热,如太阳、燃烧的蜡烛;冷光源发光不发热,如萤火虫、节能灯。 实验:光的强如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光的强弱。(镜子数量越多,反射的阳光越强,照射的温度计的读数越高) 结论: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凹面镜是一面镜子,不透明可以反光,它的反光面是凹进去的, 它可以把照射到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回去,并且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 太阳灶、奥运圣火采集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