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阅读要求是“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清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显然,高中阶段更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初中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注重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思想方法”。中考命题严格定位在“懂”上,试题以主观性“简答题”为主,兼有少量客观性“选择题”。高中阶段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中考试题例举 (湖北省咸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直何必气壮 张穷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人人都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既然如此,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亲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饶,而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更好地评价人。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④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选自《今晚报》) 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待敌人、小人,我们应当要“理直气壮”。 B.人人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 C.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D.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①段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巧妙指出。 B.本文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是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