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75977

2.4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 教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71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声音,创造,表现,宋词,西江月,教案
  • cover
《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教学设计表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介绍 基本内容 本节内容是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走进大自然: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以宋词《西江月》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声音所营造出来的美妙效果,启发学生寻觅合适的声音材料编创与诗词意境相符合的音响效果。 分析作用或意义 1、让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倾听的习惯。 2、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听辨、模仿、创造声音。 2、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艺术手段来创造声音。 2、体会声音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成功的喜悦。 2、懂得珍惜生活。 重点 通过感受、听辨、模仿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敏锐感、模仿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发挥艺术想象力,尝试用艺术手段表现声音、创造声音,使生活中的声音更富有艺术性,从中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构思 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 活动1:完整聆听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活动2: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找出宋词中所出现的声音。 活动3: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模仿《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如清风、惊鹊、蛙声、蝉鸣、流水等等。 活动4:利用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师生合作演奏《西江月》 活动1实现了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 活动2实现了学生体会宋词《西江月》所表达的意境。 活动3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分工合作,创作声源的过程。 活动4实现了学生运用声音创造艺术的能力。 教师 活动 构思 活动内容 教师具体的做法 活动1:配乐诗朗诵《西江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什么样的声音? 活动1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声音 活动2:这些声音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情与景? 活动2引导学生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体现的意境美。 活动3:怎样把宋词《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表现出来? 活动3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去创造声音。 活动4:在创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寻找合适的材料去表现它的? 活动4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来自生活,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环节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此环节能够实现哪些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1、聆听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播放配乐诗朗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你从《西江月》这首词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声音? 3、宋词《西江月》体现了哪些意境和情感? 实现了学生感受宋词《西江月》所表达的意境,并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 寻找声音 1、在宋词《西江月》中找出描写声音的字和词。 2、联想宋词所表达的情与景。 1、展示一幅关于《西江月》的画。 2、引导学生在画中找出声音(清风、惊鹊、鸣蝉、蛙声、雨、溪)。 理解作品中的声音来源,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节奏、意境。 创造声音 寻找适合的音响材料,模仿《西江月》中所出现的声音,如清风、惊鹊、蛙声、鸣蝉、流水等等。 1、那么这些声音我们怎样去表现它呢? 2、凡是能发出声音的器物都可以作为你配音的音响器材,如纸张、装着砂子的小瓶、人声等等。 1、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分工合作,创作声源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合作与协调能力, 表现声音 利用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师生合作演奏《西江月》 现在同学们一边感受宋词的意境,一边利用器材合作尝试去创造声音,用寻找到的音响器材为《西江月》配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