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天边》《万马奔腾》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的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作品,那么,就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歌曲《天边》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歌曲,两段体结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歌曲表达了远离草原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怀恋之情。演唱者布仁巴雅尔悠扬朴实、纯净清澈,并略带苍凉的男高音音色,使整首歌曲的意境显得更加宽广、辽阔、深邃。歌曲充满了全新的时代感。《万马奔腾》是人音版七年级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齐? 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童声与变声期交汇,一部分学生已经处于变声期,应注意科学用声,学生对蒙古族的了解,仅限于街头的蒙古族流行音乐,如《套马杆》《最炫民族风》等,对内蒙古艺术歌曲及乐器、舞蹈,都没有深刻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但把握音乐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要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天边》《万马奔腾》 第3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天边》的旋律特点,及演唱者的音色特点;认识马头琴的音色,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看、想、舞蹈等活动,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认识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天边》,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聆听《万马奔腾》,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难点 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 赏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蒙古族相关图片:常用乐器:马头琴传统体育项目:摔跤文字:蒙文传统节日:那达慕节居住 :蒙古包宗教活动:祭敖包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在图中你能了解到关于蒙古族的哪些信息?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视频并介绍《天边》是流传在草原上的一首民歌。这首歌描写了辽阔的草原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指导学生回答速度:中速情绪:抒情、自由地教师出示歌谱,歌谱中出现了两次上波音,装饰音的出现给歌曲增添了色彩。教师出示歌词,并示范朗诵歌词。教师播放伴奏音频和学生一起哼唱歌曲旋律。歌曲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给歌曲进行分段歌曲分为两个乐段:A段:温婉抒情,如梦如幻.B段:起伏较大,推向高潮《天边》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其旋律从蒙古长调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虽然用情歌的方式在倾诉,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