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92883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23245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題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反思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人归咎于儒家文化,以为其缺乏或限制了勇武精神 难于造就阳刚的国民性格、坚定的囯家意志。其实,这种认知主要是由于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 了解。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应该而且必须矫正这些认识的偏失,理解和发扬中 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 第一,仁者必有勇,“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一张 武之道”,这些习语无不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两大范畴之间相反相成的密切关系,显示了文武 并举对于修齐治平、公共治理的重要意义。诚如《礼记》所言:“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 功烈于民者也。”后世意蕴丰富的“文”“武”两大概念,其含义的源头便脱胎自孔子所尊崇与追暮的古圣先 贤———周文王与周武王。而孔子及儒家作为周代文明的自觉传承者,我们对其认识却明显地偏重于“文 第二,“文”优于“武”、先 武”。相比于具体的政治功业,孔子所开辟的儒家学说,更为久长而 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化。自“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而言儒家强调在道德理性统摄下的“文”优于 武”、先“文”后“武”,这正是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仁”为精神核心,始 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对人世的温情和道德充满信心。因此在“修仁德”与“修甲兵”的 抉择中,儒家天然即持反战的立场而首择乎前者 第三,式”之德要求智、仁、勇的统一。智、仁、勇是早期儒家最为着力提倡的君子所应具备的三种德 目。“仁”作为儒家的精神核心,也应当统摄暴力活动的始终。以“仁”为根概的规定性力量,既为行武的前 提,又是行武的目的与归宿,唯其如此 使用才有意义。“智”与“勇”是扩张暴力效能的重要方式。 在烽火连天的东周之世,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愈发深入,人们谋求以最少物质投入取得最大效果,“智”与 “勇”之德便愈发受到世人的推崇。孔子则超脱出当时实用主义的 风气,指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 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 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 北女对的地业大的耳着, 矛盾,拒绝苟且或残暴而指岀向上一路。学说特质偏重经验与推证的荀子,则更为关注解决现实中具体的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0-202 )高二年级 语文·答案 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 解文意,原文 修 抉择中,儒家天然即持反战的立场而首择乎 者”,并不一定反对修甲兵。 的基本条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 要求智、仁、勇的统 并未提及它们是“文”的基本条件;另外 用才有意义,并不是指三者的统 核心地位”于文无据 2.答案 和论证方法 文和‘武’含 案 题透析本题考查对 点拨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 段只是说:“根本上起到了划定边界、协调冲突、规训具有破坏性力 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所 用”,并未说起到阻止和化解的作用 4.答案 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 要有影视 材料二可知 的两大途径是影视剧、教科 案 題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与概括能 思路点拨在材料四中,“形成自觉的文学精 荣中国当代 前面写的是“以科学的态度 当代 文学发展史的视角观 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项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 培养青少年 观、良好品质等。②创新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