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46769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1《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预习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35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预习
  • cover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预习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 2.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 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难点 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 教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 文学常识 孔子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寻求新的从政机会,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第一站卫国。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但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 到达匡邑,孔子被匡人当成阳虎围了起来。解围出来到了蒲邑,又被蒲人围住,弟子力战,杀条血路才脱离险境。又去曹,曹国不容;刚到宋,宋国权臣桓囗因从前孔子批评过他,赶来把树拔倒,表示不欢迎。匆匆跑到郑国,弟子逃散,行李落拓,孔子如丧家之犬立于东门外。又到陈国,无奈陈国正被吴楚等大国侵凌分割,孔子的学说对此无能为力。方至陈蔡之间,又被一伙人围了起来,一连七日,粮草罄尽,从者大病,莫能兴起。最后得楚昭王帮助,才脱离困境。楚昭王召请孔子,欲以书社之地封孔子,却因令尹子西的反对而撂浅。又回到卫国,在他68岁那年,在冉有的建议下,鲁国派出特使隆重将孔子从卫国迎回。 基础知识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长沮、桀溺耦(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 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 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 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 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 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必备素材 儒家思想中的担当观 儒家担当观的形成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参说“士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