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46952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45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 cover
年级 高二 学科 语文 周 次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 者 课题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课 型 课 时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 1、识记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4、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一.小结复习孟子民本思想,导入新课: 民本思想:君王应该以民为本,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存心于仁,存心于礼,推恩于天下,就能使天下归心 《孟子》一书充满了一种凛然正气,这种正气对人们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就好像春风化雨一样。那么,相隔两千余年,再次捧读《孟子》,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哪些启示呢? 多媒体显示孟子图片及课题。(副标题:孟子的养气说)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2、检测反馈,翻译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些人哪里算的上是大丈夫? ②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大丈夫 ③敢问何为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正气? 三、合作讨论: 1、什么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有什么特点?)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形态) 配义与道 (性质、内涵) 2、如何培养浩然正气?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里不能忘记它,不要促使它成长) 3、你如何理解“勿助长”? 培养浩然之气是自我成长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永远在路上,所以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要摒弃功利心,后者就是勿助长。 如:魏其侯窦婴,阻止景帝让位于梁王,是出于“义”,(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吴楚反,出任大将军,荐袁盎,栾布,赐金无入家。 4、义与气是什么关系? 义是气的本质,是气的内在的力量之源, 气是义的外在的表现形态。气一定要有“义”和“道”的辅助配合,要在内心长期积累,不要停止,不要忘记。 内心真正有了“义”,才可能有浩然之气。 四.拓展延伸: 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3-4个例子。 五、作业: 补充修正体会 年级 高二 学科 语文 周 次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 者 课题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课 型 课 时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 1、识记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4、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一.复习导入: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第二、三则,口头翻译文段,积累字词。 2、学生分组提出通译中遇到的疑难点,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3、重点语句翻译。 多媒体显示例句,指名学生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合作探究: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