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68988

2021文言文高考备考:6类词类活用,助你系统掌握活用知识点!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21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活用,2021,文言文,高考,备考,6类
  • cover
2021文言文高考备考:6类词类活用,助你系统掌握活用知识点!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带补语“霸上”,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黏附在“所”的后面,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或师焉。(《师说》)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黏附在“者”的前面,作“指识其本名,说明白”讲。 (8)名词+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名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4.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