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17830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学情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73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学情
  • cover
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以“天人合一”为其基点的生态哲学,而其美学则是一种生态的美学。那么,如何对这种古典形态的生态美学话语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阐释呢? 我们先来看基本的生态哲学话语,主要是“天人之和”的生态———生命论哲学与美学思想,主要是作为“六经之首”《周易》提出的“生生之为易”(《系辞上》)。易者,简也,变也,道也。这说明,所谓“易”就是中国古代以最简洁的方式揭示有关天地人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学问,即是中国古代的元哲学。而这种“元哲学”就是“生生”。作为使动结构,此句可解为“使万物生命蓬勃生长旺盛”。这就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生之学”,用当代哲学的基本表述,就是一种生态的生命哲学。这种生态与生命的“生生”之学可以理解中国哲学的统领性概念,贯彻于儒、道、佛各种学术之中。从儒家来说,其“仁爱”思想体现了一种“仁者爱人”的“爱生”的思想。因为,在“天人合一”之中,儒家更加偏向于人,由对于人的关爱发展到对于万物生灵的关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的“恕道”思想,正是对于人与万物的关爱的“爱生”思想的表露。发展到宋代,则形成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生生”在道家中的表现即为“自然”,所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即为“道也”,是一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反映了“阴阳相生”的“生生”的规律。而“生生”之生态与生命论哲学表现在佛学之中则是“慈悲”的“普渡众生”的“护生”的佛学思想。佛学在印度本为“出世”之学,但传到中国之后加强了人文情怀,表现出浓郁的“护生”思想。由此可见,“生生”的生态与生命论哲学是贯通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哲学思想的统领性概念,是中国哲学之根。 可以说,这种“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的生态与生命论美学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在“天人”关系中的特有的生命意蕴,渗透于中国艺术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殊的东方审美境界,包含着基本的古典形态的生态美学话语: 第一,是有关生态共同体与生态家园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天地人三才说”、“天父地母”、“天园地方”等,是将宏阔的宇宙作为人类的“家园”,将人类与“天”与“地”紧密相连,须臾难离。第二,是有关生命论美学的理论。包括大家熟知的“生生之为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阴阳相生”、“四时与养生”等。 (节选自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 材料二: 要理解“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无疑应该首先理解“文明”。“文明”(civilization)经常与“文化”(culture)这个术语混用,二者都是对于人的本能状态的超越。与“文明”相对的概念是“野蛮”,特指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之后、超越荒蛮状态而进化为更高级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相对的概念则是“自然”,指的是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切产品的总和。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都是“文化产品”,包括工具、制度、观念等;但是,文化产品不一定都是“文明成果”———有很多文化创造其实极其野蛮,是人类最愚蠢的行径所导致的恶果。比如,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二百多年中所创造的文化产品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文化产品的总和。但是,也必须看到,过去二百多年也是人类不断犯下严重罪行的历史,不仅仅有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同类相残事件,而且由于人类贪欲不断膨胀导致了大量物种的迅速灭绝。如果说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大肆屠杀犹太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