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35080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五 古代诗歌鉴赏 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8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
  • cover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五)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岭①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 2).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① 辛弃疾 倘来轩冕②,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注】①作于绍照无年(1190年),时辛弃疾赋闲于带湖,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出自《庄子》:“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 1).辛弃疾这首词也以健笔写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但是比较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区别。同是抒发_____的情怀,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章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则表现为_____。 2).整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本诗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已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多年。②的博:地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县名,在今甘肃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三四句写当下自己虽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悲愤存胸,宝剑在握,还是愿为国拼尽全力。 B.诗的五六句为实写,诗人回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 C.本诗题为《书愤》,诗中虽无“愤”字,愤却贯穿始终:从当年的壮志凌云到现在只能袖手旁观,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苍凉。 D.全诗共分为两层,前六句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两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死的感情。 E.全诗笔力雄健,气壮山河,充分地显示了陆游对国家、民族的每饭不忘、终生难释的深厚情意。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B.颔联用夸张、暗喻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 C.“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诗人内心干净。该句写出了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受。 D.本诗盛赞读书之好处,读书之趣,抒发诗人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 2.)颈联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赏析。 5.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