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几时开》 教材分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学情分析 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在认知上,通过欣赏、学唱分析《槐花几时开》,使学生初步了解山歌这种民歌体裁,知道山歌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技能上,用具有四川方言的腔调朗读歌词,用悠扬高昂的声音学唱山歌《槐花几时开》;? 3.在情感上,通过分析、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民歌丰富的表现力和来自于生活的道理,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播放歌曲《沙扬娜拉》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歌词描绘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随着悠扬的音乐理解感受歌词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从音乐中感受,想象纯洁羞涩的少女形象,为理解山歌《槐花几时开》中羞涩,单纯的少女形象作铺垫。 2.老师:刚才的歌曲中,作者用莲花来形容人物,因为莲花的形象和花语是纯洁,高雅,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花的花语呢? 学生回答各种花的花语。 各类花语引出槐花,以及歌曲名称,从而引出课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教唱前准备 1.?出示四句歌词并让同学们朗诵歌词。 2.请学生用竟可能多的方言来尝试朗诵歌词。 3.老师用四川方言朗诵歌词。 4.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用四川方言感受歌词。 5.老师唱一遍歌曲,提供山歌、号子、小调三个体裁让学生选择。 6.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山歌的概念。(演唱者、演唱地点、演唱动机、特点) (二)教唱环节 1.分析(起句)第一句的特点并示范教唱。(以全曲的最高音“1”作为句首,连着四个十六分音符,以紧密的节奏、高扬的音调,表现出“高高山上”的意境。) 2.分析(承句)第二句的特点并示范教唱(一逐层向下的旋律,与第一句相互呼应,表现了姑娘引颈翘望盼郎来的急切心情。) 3.分析(转句)第三句的特点并示范教唱(它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开始的旋律转入低音区,继而向上大跳,又逐层向下,惟妙惟肖的模拟了“娘问女儿”的口气语调和疑惑的心情,同时衬托出姑娘的内心活动和羞涩神态。) 4.分析(合句)第四句的特点并示范教唱(在插入一小节直接来自口气语调的衬腔后,再现第二乐句的旋律,节奏放宽,形象的刻画了姑娘故作镇静、以“我望槐花几时开”为掩饰,结束全曲。) 三、课堂小结 教师: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你们有义务弘扬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性,多听,多学,多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