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1527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38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 cover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教学设计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章末复习题4:几何图形的分类,线段和直线的基本事实及其应用; 2.内容解析 本章是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习后续相关知识的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今后研究相关内容的重要方法,所以引导学生复习梳理所学内容很重要,在寻找知识点联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体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熟练地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2)运用线段和直线的基本事实解决应用问题; (3)利用余角的性质解决图形中的角的关系问题; (4)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观察,迅速地对立体图形和几何图形进行转化;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够准确地运用几何语言描述实际问题,体会这两个基本事实的应用价值;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学生通过测量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边长的内角,找到关于边长之间关系和内角之间关系的猜想.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学科。本章我们学习了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了解了线段和直线的基本事实,并会运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的应用;本章学生初次接触几何与图形的基本概念,线段、角的概念比较抽象,这种抽象性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复习,加深理解;另外,对图形的表示和画图以及几何运用的运用,都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对于“直线、线段、射线”的感性认识,在本章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经历了“几何模型 图形 文字 符号”,再由“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的转换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在复习中帮助学生达到三种语言的自由转换。 本节课的复习难点:余角性质的应用;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我们知道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学科,在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我们知道了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们还学会了将一个立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的各种方法,同学们还记得一共有几种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教材,投影仪,电子白板,希沃授课助手软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问题2、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PPT展示) 1、对应练习:教材 P147-4 2、(1)将下列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连接起来:(PPT展示) 师生活动:学生口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及立方体的11种展开图(课件展示),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 问题3、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图成平面图形,以及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大家请大家看第5题,甲尺是直的,乙尺为什么不是直的?数学依据是什么? 两个基本事实 (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对应练习:教材 P147-5(PPT展示) 设计意图:体验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理解,并体会这一事实的应用价值。 问题4、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和差和角的平分线等知识点,,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下面请大家完成第6题 对应练习:教材 P147-6 在如图所示的一张零件图中,已知AD=76mm,BD=70mm,CD=19mm,求AB和BC的长. (PPT展示)学生讲解板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