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赶 牲 灵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歌种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赶牲灵》的学习,感受体会陕北山歌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大西北风光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赶牲灵》; 2、了解信天游的音调特色; 3、装饰音中前倚音和上滑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难点】模唱《赶牲灵》的演唱风格。 三、教学过程 ⑴图片导入: 看地形地貌,了解黄土高原和陕北以及那边民歌。(欣赏美图) ⑵新课教学 1.初步了解:①我国民歌的一般特点 民歌与专业词曲作者创作的歌曲不同,它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创造和利用的口头音乐创作,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小精炼;鲜明的风格色彩等特点。 ②民歌的体裁分类 号子: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情绪、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合。 山歌:一般指农民、牧民、猎人等从事自然生产的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内容多是爱情和苦难;常在户外歌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是即兴创作。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流传,内容题材广泛,社会不同阶层的爱情、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以致自然常识、历史故事等。 ③山歌的分类 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甘肃、宁夏北部汉族,内容主要以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即兴编唱。 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汉族居住区,与山西河曲地区的山曲相近。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省毗邻的广大地区,多用假声或者真假结合的方法演。 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信天游曲子《赶牲灵》,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信天游又叫“山曲”、“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富有特色的歌种,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淳朴大方,高亢悠长阔远、辽亮是它的主要特征 2.聆听《赶牲灵》,谈谈欣赏感受,注意旋律特色 3.讲解音乐小常识,即前倚音和上滑音。 4.探究学习:①再次欣赏《赶牲灵》。 ②学唱《赶牲灵》。 a、模:跟随老师按节奏读歌词。(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陕北方言边读边打拍子) b、唱:感受民歌口头相传的特点,老师唱一句学生模唱一句,要求唱出信天游的风格。※ 解决远音程2-?的音准。用钢琴辅助,先弹2-2,,再练2-?。 ※ 鼓励学生模仿唱出赶牲灵的人在独自一个人走山路的苦闷中运用真假声“吼唱”高音2。谱例: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词内容。 ④学生再次演唱《赶牲灵》,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手拍“× ××|× ×× ||”模仿马蹄的节奏型,一边唱《赶牲灵》,共同感受在“马蹄”伴奏下《赶牲灵》的民歌风格。 ⑶巩固提高。 播放《赶牲灵》视频,感受陕北山歌音乐风格。 ⑷课堂延伸。①对比各个地方民歌欣赏。②你知道的陕北特色风俗有多少? 剪纸、安塞腰鼓。③家乡民歌、民谣你知道多少?《十送红军》、《红军渡长征源》 、《斑鸠调》等。 ⑸课堂小结。 信天游的音调特色:高亢、悠长、粗旷、壮美。 信天游在这地脊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他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都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⑹课后作业。①收集的信天游风格的歌曲。②收集相关的当地民谣山歌。 四、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