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26967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二 古代的经济 (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90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
  • cover
专题复习二 古代的经济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1.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2.典型作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知识点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三:商鞅变法中的经济措施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知识点四:秦朝经济措施 1.积极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2.消极政策:沉重的赋税增加了人民负担。 知识点五:西汉的经济政策 1.休养生息:汉初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知识点六:东汉光武帝的政策 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知识点七: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渐形成一条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交通线。 2.海上丝绸之路 (1)从山东沿岸出发,经黄海到达朝鲜、日本。 (2)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知识点八: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知识点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3.表现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影响: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的农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地栽培而成的,这些农作物不包括(  ) A.稻 B.粟 C.黍 D.麦 2.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一期考古专题报道,在大量的考古文物中,有一组生产工具。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 ①磨制石器 ②打制石器 ③铁制农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3.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还表现在(  )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贸易兴盛 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 4.《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材料所反映的是(  ) A.统一道路宽窄 B.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5.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光武中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