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者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风格突出的印度民歌。最先的是流浪在他乡异国的印度人民在思想上抒发自己的忧愁即兴创作的曲子,歌曲表达了印度人民的乐观精神。拍号2/4拍,歌曲结构工整对称,3乐句abb,旋律走向多采用级进,运用变化音及装饰音突出其音乐风格,通过印度的民歌舞蹈去感受体验印度音乐风格,了解印度音乐的两个基本要素塔拉、拉格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识读乐谱,了解乐曲中特有的装饰音(波音),了解印度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及舞蹈以及印度音乐最具特色的乐器:塔布拉和西塔尔,学习并掌握印度音乐风格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与实践相结合,多方面感受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从中理解印度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3.人文素养目标:通过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在理解世界音乐的多元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本土民族的特色文化(瑶族长鼓舞、瑶歌等)的热爱,呼吁保护传承发展瑶族特色文化。 重点:理解歌曲中装饰音标记号的作用,掌握印度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深入了解印度古代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欣赏法、聆听法、实践法、分析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五首风格各具特色的乐曲,请同学们竞猜这些乐曲的来自哪个国家的,看哪位同学能最快,耳朵最灵最准确地作出判断,听出了的同学请马上举手。素材:《樱花》———日本 《希望》—韩国(朝鲜族) 《斗牛士进行曲》—西班牙《瑶山夜歌》—中国(瑶族)《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印度。(通过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对比,引出本节课的印度音乐风格,在听觉初始塑造印度音乐 的印象。也为学习本节课作铺垫。) 没错说到印度,你们的了解有多少,老师再来考一考你们,印度位于亚洲的哪一个地区?印度的著名景点你能例举一个吗?印度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再来观赏一些印度文化相关的风俗风情图片,介绍印度,是处于南亚,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在视觉上进一步加深对印度的了解,更好的理解印度音乐文化与它特有的风俗风情紧密联系的因素) 二 新课 (一)分析歌曲拍号、速度、情感、节奏。 1.分析歌曲的基本拍号,2/4拍(进行2/4基本拍的律动,为学歌曲节奏作铺垫) 2.初次聆听《流浪者之歌》,提问歌曲的速度?歌曲的情感表现? 3.再次聆听,听伴奏歌曲,感受塔布拉鼓所演奏的节奏型X X X ∣X X X ‖(初次在听觉上感受塔布拉鼓的音色) 4. 学习击拍塔布拉鼓节奏X X X∣X X X‖,并且为老师范唱伴奏。(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5.老师举例分析如何在基本拍上进行变化的节奏。(为理解印度特色要素之一塔拉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先用“La”音进行模唱,熟悉旋律。 2.学唱歌曲旋律。 3.学唱歌词。 (三)歌曲旋律分析 1.乐理记号讲解:同学们从谱面上有什么发现?几个特别的符号,它们分别是“#升记号”和“装饰音顺波音记号”。(教师夸张范唱对比,要求学生夸张模仿。可以轻轻摇动头部,利用这样的身体语言,让形象的让学生认知波音这一装饰音的特色) 2.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3.利用五线谱音阶形象分析歌曲旋律的走向,下行级进。 4.分析歌曲结构,分乐句:唱完了这首《流浪者之歌》,请问同学们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乐句(3乐句,abb.)。找相同:哪两个乐句是基本相同的? 5.分析歌曲中心音,讲解缠绕中心音上下迂回,曲折的旋律特点。(以上这五点,通过《流浪者之歌》的分析,为理解印度因素之拉格作铺垫) (四)印度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塔拉:节奏和节拍的总称(塔布拉鼓) 2.拉格:印度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