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戈舞曲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预习并聆听《彩云追月》。 一、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本课基于以上两点,设计了“大量培养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在音乐实践中不断进行音乐感知;“最后完成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的环节。 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探戈舞曲独特的节奏魅力,从而增加对舞曲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唱、舞蹈中正确地感受、掌握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并能跟随音乐律动。 三、教材分析 “探戈”起源于非洲西部,先流传于阿根廷和拉美的其他国家,后流传世界各地,成为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舞曲体裁之一。而《彩云追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任光创作的民族器乐曲,也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舞曲。它将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探戈节奏巧妙地结合起来,优美典雅,韵味盎然。是一首广为流传过的广东音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探戈节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并总结出探戈节奏的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并聆听《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音乐旋律,降低课堂教唱的难度。) (二)导入 热身 1、带领学生按节奏做动作。 X. X X X ∣ X X X X X ∣…… (双手叉腰) D Q DQ DQ P P P S S 注:D表示蹲下 Q表示起身 P表示拍手 S表示甩头 2、跟随音乐念节奏做热身时学的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节奏型是探戈的标志性伴奏节奏型,有一定的难度,需提前给学生接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乐感。) (三)新课教学 1、认识探戈舞曲,学习新课《彩云追月》 (1)阅读探戈舞曲简介 (2)了解乐曲《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认识《彩云追月》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舞曲,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广东音乐。 (3) 学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跟随老师钢琴伴奏唱唱名,熟悉旋律后用“la”有感情的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了解探戈舞曲的起源发展,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学唱歌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有感情的哼唱旋律,以情带声唱出乐曲的意境,完成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2、听辨两首曲目,区分异同。 给学生听彩云追月的两个不同的版本,引导学生区分其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主要为旋律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为伴奏的节奏型不同,一个是 “X.X X X ∣ X X X X X ∣”,另一个是“X X X XX”,然后告诉学生,这两种节奏型都是探戈的节奏型,只要听到这样的节奏型,就可以判断乐曲为探戈舞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伴奏节奏型,介绍探戈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既加强学生自主内化知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3、总结探戈舞曲的特点。 要求:从速度、节拍、伴奏音型上归纳总结,再次强化探戈舞曲节奏的记忆与训练。 (设计意图:用较低的难度让学生自行体验按指定的音乐要素上进行归纳总结,一步一步让学生既掌握技能,又比较容易找到自信心。) 4、听辨选择,在三个不同舞曲中选出探戈舞曲,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识辨选择也是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加强学生自主内化知识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另外也拓展学生对其他舞曲的辨识能力,更强化探戈节奏的辨识度,更加有利于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5、听音乐打节奏(编动作) 播放两段节拍不同的《彩云追月》(四二拍、四四拍)。根据播放的乐曲准确打出节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