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9365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二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6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二,语文
  • cover
高二年级必修五《说“木叶”》教学设计 保山曙光中学 夏维 教学内容与解析 教学内容 《说“木叶”》 解析 文章从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以此来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解析 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做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言意与形神》)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的滋味。 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篇课文读起来并不轻松。它需要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但并不难懂,只要下工夫读了,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问题一:分析文章内容,说说诗歌语言具有怎样的特质 设计意图:文章从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以此来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师生活动:⒈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树与木有何区别?)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 ⒉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 (象姑娘还是象小伙子,象怎样的姑娘小伙子?) ⒊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 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 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 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 ⒌好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阔 黄色--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 绿色--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疏朗 微黄--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繁润 绿色--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⒍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问题二: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那么这种暗示性是否都有价值?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了解这点以后,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暗示性的两面性,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