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01447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3 程序的基本结构 教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8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程序,基本
  • cover
《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程序的基本结构》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育科学-出卷网-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程序设计部分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模块结构化程序设计设计思想,并在VB环境中完成三个基本程序结构。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使用很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难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引题 2分钟 导入: 本节介绍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析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及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由导语思考进入情境。 引起学生的思考。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 并思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3)分析程序的流程图。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InputBox('输入第一个数A:') B=InputBox('输入第二个数B:') C=A A=B B=C Print '交换后A=';A, '交换后B=';B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小结顺序结构的特点。 1. 执行过程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 2.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一条语句都要运行一次,而且也只能运行一次。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如下图所示,程序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操作或B操作。 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分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题目:输入A、B两个数,输出较小的数。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判断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数A和 B; 第二步:判断A-B是否大于等于0,即判断条件A-B≥0是否成立; 第三步:若判断条件成立,则输出B,否则输出A。 (3)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4)教师小结分支结构的特点。 ① 分支结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