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51388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 单元1、欣赏《蓝花花》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艺,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
  • cover
《蓝花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蓝花花》是一首典雅优美的管弦乐曲,是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的典型之一。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生动,故事性强。主题旋律的变化层出不穷,运用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使得原始民歌的旋律与内容自身的艺术魅力在管弦乐的演绎下得到了新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尤其对农村中学学生,特长生极少,不会用音乐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孩子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管弦乐曲《蓝花花》,体会西洋乐器是如何表现这首悲剧性的民间故事;了解作曲家运用交响乐民族化的手法弘扬祖国优秀音乐的意义。? 2.通过欣赏民歌、管弦乐版和二胡版《蓝花花》了解音乐手法的多样性。? 3.通过分段聆听,能展开不同故事情节的想象,锻炼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力。? 4.运用探究、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在乐曲中的情绪作用。 5.哼唱并记住《蓝花花》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记、看、思、议等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哼唱并记住歌曲旋律;体会《蓝花花》主题在不同段落中的音乐表现力。? 难点: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体验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情绪作用。 五、教学方式及手段: 方法:情境导入、讲授、启发讨论、合作学习、强化法 手段:欣赏与感受为主,现代化资源为辅助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希沃5、钢琴、小钟琴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华夏乐章》,在陕北民间有这样一首歌,上至99,下至刚会走,人人都会唱,这首歌叫《蓝花花》。那大家猜想一下“蓝花花”是朵花吗? 生:不是,也许是个人。 师:有同学说可能是朵花,也可能是个人,那我们来看一张图片,这是一位漂亮的大姐姐,因为她常穿一件蓝色花布料的上衣,所以乡亲们很亲切的称她为“蓝花花”。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赏由王二妮演唱的《蓝花花》,根据歌词思考《蓝花花》的故事情节。 生:回答 师:激励评价,并总结《蓝花花》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以民歌作为导入,通过歌词、旋律初步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旋律。用一个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入新课。学生会好奇,“蓝花花”是谁呢?引出课题。) (二)教学过程 1.老师范唱《蓝花花》主题旋律,并让学生加入第一段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感受交响乐民族化的魅力—欣赏管弦乐《蓝花花》。 知识回顾:回顾第二单元《七彩管弦》学习过的交响乐队分类。 2.分段赏析:? ① 引子部分: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引子部分的情绪。 师:“大家的表情有些沉重,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音乐是怎样表达悲伤的感觉?从乐器、速度、音区来思考”? 结论:(缓慢)的速度、(大提琴)的音色、(低音区)表现了悲哀的音乐情绪。 ② 第I段: 聆听第一遍: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举手指的方式表示主题出现的次数。 (设计意图:举手指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4次不同器乐演奏的主题。) 聆听第二遍:听辨两次主题的主奏乐器。将几张乐器卡片交到不同的同学手上,当学生听到手上的乐器时举起来,其他同学思考他们是否听对。 (设计意图:举器乐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