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46529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五四学制)期末历史试卷 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53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州市,2020-2021,学年度
  • cover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2.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发动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提出《资政新篇》 3.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4.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这个角度分析,“百日维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C.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启蒙作用 5.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 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们的感慨源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8.“……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这是清帝退位诏书中的部分内容,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  ) A.宣告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B.意味着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C.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D.意味着中国君主专制的终结 9.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张謇 11.《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2.“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