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6819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4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三国,鼎立局
  • cover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2. 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二.能力与方法3.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6. 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认识推动社会进步、物质进步、制度进步和文化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学法(投影片、插图、录像) 启发谈话法 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资源 教科书 导学案 多媒体课件 学习重点 1.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一、导入: 通过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歌曲引入: 二、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导学案中预习案的部分都做好了吗?下面请5个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答案(每个同学说一个小题)。2.对于易错题进行分析 1.某5个学生说预习案中的题目。2.归纳出易错题与同学老师交流 通过课前完成预习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老师相互交流,掌握基础知识。为质疑探究打基础。 分组讨论探究案中的八个问题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本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疑问,我们一起来和本组同学交流探讨如下问题,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回答得最精彩!(幻灯片展示问题) 1、学生分组讨论。 1.通过每组学生的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培养团队精神。2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使回答问题更加条理化,任务更易于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1小组&2小组展示交流 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苦难 2.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统一北方的原因 1.第1小组代表发言。2.第2小组代表或其它小组代表补充。3.师总结归纳。 通过通过曹操的诗《蒿里行》及阅读教材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3小组&4小组展示交流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4. 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对方采取了什么对策 1.第3小组代表发言。2.第4小组代表或其它小组代表补充。3.师总结归纳。 通过曹操的诗《龟虽寿》感受曹操的志向(统一全国),而刘备请出诸葛亮,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双方战于赤壁。 历史短片欣赏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历史短片“赤壁之战”。 1、学生观看影片,对赤壁之战的史实有个直观印象。 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其好奇心,提高历史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讨论打基础。 5小组&6小组展示交流 5.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6.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1.第5小组代表发言。2.第6小组代表或其它小组代表补充。3.师总结归纳。 利用动画地图讲解赤壁之战经过,直观感知。通过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7小组&8小组展示交流 7. 三国关系错综复杂,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诸亮的外交策略 8. 在你眼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1.7小组代表发言。2.8小组代表或其它小组代表补充。3.师总结归纳 分析三国关系,了解诸葛亮联吴制魏的外交策略,能正确评价曹操。 小结本课 师生总结归纳:一种局面:二个时间:三分天下:五个时间:六个人物: 回顾本课内容 梳理本课,建构知识网络。 轻松过关—练习 下面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