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73649

2021届 高考语文古诗词素材阅读练习一:劳动类诗歌(作文素材积累)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929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
  • cover
2021届人大附中三轮复习冲刺讲义 高考语文古诗词素材阅读练习:劳动类诗歌 主题导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晨起晚归,夜以继日。劳动,是人类延续生命、创造幸福的永恒主题,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进行劳动来创造。 阅读千年古韵,体会劳动幸福。从这些不朽的诗篇中,我们不仅能够阅读出勤奋的诗人们对劳动的赞美,更能感悟到辛勤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读 (一)中国古代崇尚劳动的家风 南宋《耕织图》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 中国古代优良家风中,也有许多家庭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当劳动是快乐时,生活是美好的。古代先贤为此留下诸多至理名言,如“惟德之勤劳”“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勤劳乃逸乐之基也”等。 辛勤劳动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历久弥新,同时也成为历代家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代代新人在崇尚劳动的家庭教育中,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端正劳动观念,熟悉劳动技能,绘就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壹 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动力,也是促进精神文明的源泉。世界有如一件辛勤劳动得来的艺术品,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依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古今中外,任何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的精神成果,也都是经过长期辛勤劳动才取得的。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一生坦荡真挚,亲近劳动大众,凭借源于劳动创造的语言和文字,创作出中国古代戏剧经典之作《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还魂记》,世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曾在浙江遂昌任知县五年,除虎患、制豪强、重教化、课农桑,勤政恤民,口碑载道。 每年春耕时节,他与农民一起劳作,并兴奋地在《班春》诗中写道:“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汤显祖不仅注重“班春劝农”,鼓励百姓投入农业生产,而且把教子务农、耕读传家看成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七月,汤显祖的长子士蘧在南京去世,他派二儿子大耆赴南京料理丧事,并入太学。可是,大耆去后半年多不见归来,汤显祖便作诗寄怀《望耆儿》: 雨过杏花寒食节, 秣陵春色也依然。 闲游不是儿家业, 大好归来学种田。 诗中教导儿子,年轻人不可闲游、虚度时光,应该及早返回故乡“学种田”,重视农桑,参加劳动,这样才是正道,才能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汤显祖两首诗中的“学种田”,把劳动视为人生的“治生之本”“治生之道”,提倡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炼意志,感受快乐,体现了一位睿智长者对劳动价值的认可与崇尚,对立德成人的重视与践行。 “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古代先贤认为,辛勤劳动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有了劳动成果的滋润,任何事物都会因此而变得伟大,而劳动者也会变成最幸福的人。 清代名臣林则徐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在家庭教育中循循善诱,悉心传承劳动崇高、务农光荣的理念,教导儿孙将勤劳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存在方式。他曾专门给儿子聪彝写信,勉励他学习稼穑,信中表示:我固然不指望你成名,但希望你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厚道老實的子弟,你若能舍得弃文学农,父亲很是高兴。 林则徐又告诉儿子:我在江苏时,就嘱咐你母亲在苏州北郊的空地上建了一处房舍,并收购了一点周围适合种粮的田地,自己耕种,就是为你和拱儿学种田预先准备的,你现在已经是秀才了,若能就此抛弃诗文,住到苏州北郊的房舍中,跟随工友学习耕作,清晨就起床,劳作终日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农家好子弟。一封家书,几多父爱,林则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对劳动的价值观娓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