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05669

青岛版科学(五四)四年级下册第21课《雨和雪》(课件15ppt+教案+视频)

日期:2025-05-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19944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青岛,雨和雪,教案,15ppt+,课件,21课
    21.《雨和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和雪》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21课。以探究“雨和雪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雨、冰雹、雪。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雨,并通过“假设”这一探究技能推理出“雪”的形成。最终推理解释大自然中雨和雪的形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任务卡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雨和雪的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环节: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先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了解探究技能:假设。把模拟实验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场景对应起来,通过实验推想真实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在雨的形成原因探究之后,拓展到冰雹的形成原因。第二个环节: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根据雨形成的原因推想雪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先思考雨和雪的形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推想出雪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工降水的原理以及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雨和雪已经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对于雨和雪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缺乏专业科学的认识,另外对雨和雪对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认识的不全面,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认识了雨和雪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体验形成过程,并做好对人类影响的各方面的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制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并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表现出对雨、雪的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了解人工降雨的技术,体会到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重 难 点】 能够基于观察,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解释雨的形成,再基于雨的形成推导雪的形成。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雨和雪的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装半杯水的烧杯等。 2.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是由于水的变化引起的? 师:你能说一说露和霜、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知道还有哪些天气现象与水的变化有关系吗? 2.[PPT2出示]教师播放下雨和下雪的图片。 3.老师小结 师:是呀,自然界中还有不少跟水的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下雨和下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雨和雪的知识。[板书课题] 《雨和雪》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认识雨的成因 (1)分享材料 师:同学们,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雨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交流材料) 提出问题 师: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在这些关于雨的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师:[PPT3出示]是的,冬天很少会下雨,而同样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又基本上不会下雪,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 (3)对雨的成因进行猜想 ①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有道理,要寻找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相同的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大家都经历过很多下雨的天气,想一想,下雨前的天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PPT4出示]同学们的回答互相补充之后,我们有共同的发现,在下雨之前天上都会出现厚厚的云层,说明雨的形成跟云有关系。云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你能推想出雨滴可能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②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在生活中大家看见过类似下雨的现象吗??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