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24148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悲痛 领唱、合唱《生死不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66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花城,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单元
  • cover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生死不离》音乐教案 学情分析: 歌曲《生死不离》是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而创造的一首歌曲,歌曲催人泪下又振奋人心,经著名艺人成龙传唱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鼓舞和激励着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携手共渡难关。歌曲原调高音偏高,对换声期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以胜任。 教学目标: 1、欣赏领唱,合唱歌曲《生死不离》,感受悲痛的音乐情绪,能用语言表述出这种情感; 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生死不离》这首歌曲; 3、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灾难。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生死不离》,感受悲痛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人数。 谈话导入:聊聊“悲”的音乐印象 同学们,本周我们进入第三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系列第三个板块“悲情”主题的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表达“悲”的音乐印象。(学生回答)(一般音调比较低沉,速度比较缓慢) 在音乐作品里的“悲”的形态和情绪丰富多样,“悲”不仅是“哀”和“伤”,有时也是“爱”和“力量”。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感受“悲”在音乐中的别样的“美”,请大家翻开课本P26面《生死不离》。 教学过程: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赈灾歌曲,创作于2008年,当时发生什么大灾难?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巨大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和遗憾。 这次灾难是无比深重的,堪称国家灾难。汶川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无数人为之悲伤、哭泣。大江南北,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抗震救灾的最强音。 词作者王平久,曲作者舒楠。他们因为看到四川地震灾区那些让人难受的画面,有感而发,创作出《生死不离》这首歌曲。 初步聆听,感受歌曲 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生死不离》这首歌曲,它以抗震救灾为背景。请大家边听边留意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待会请同学回答。(回顾灾难,勾起学生沉重的情绪,为歌曲学习做情绪铺垫。) 提问: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引导:(我们听到成龙饱含深情地演唱,表达对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的哀悼和对被困者的祈祷。充满希望与期盼,有着坚强的信念,相信汶川一定会渡过难关。) (看到了地震后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倾刻间,吞噬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摧毁了他们可爱的家园……看到了一幅幅感动人心,催人泪下的画面。 这首在地震灾难中创作的赈灾歌曲,用音乐为那些在精神上受重创的人们进行心理包扎,用歌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向我们传播着爱与希望的讯号。它的歌词激励人心,它的旋律扣人心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学唱歌曲《生死不离》 (1)、识谱上信息 提问:什么调?几拍子? (2)、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用低沉的音调,稍慢的速度,悲痛的情感进行朗诵。 (3)、跟唱歌曲。 这首歌曲可以划分几部分?演唱的力度有什么变化?演唱者情感如何层次递进,从深情地叙述带情绪的爆发,深深地呼唤到依依不舍?我们一起跟唱来体会。 跟琴学唱,确认音高 合伴奏,深情演唱 6、拓展延伸,十年后的汶川 10年后,坚强的汶川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现在的汶川映秀镇,已是户户建起新居,靠勤劳有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请欣赏汶川十周年纪念晚会上,成龙再次深情献唱:《生死不离 生生不息》 7、讨论: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悲痛总是不期而至。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学校每一次疏散演习。在我们身边,随时都有需要帮助的人,在未来的每一天,随时都有新的挑战等着我们,而这些需要我们的团结勇敢!(请大家轻轻站起来,牵起你身边同学的手,让我们把心沉淀,靠得更近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