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24152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游击队之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05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花城,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单元
  • cover
《游击队之歌》教学设计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教材分析: 《游击队之歌》为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名家名曲”中的作品。在音乐艺术宝库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从而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简单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歌曲与曲作者并不熟悉。所以本节课通过了解历史,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会并能用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时富有表情和激情; 通过学唱此曲,培养同学们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并激发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这首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歌曲,使学生不但能准确演唱歌曲,还要有表情和相应的激情进行演唱。 进一步认识音乐旋律的特点,正确掌握重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教学:伴随音乐《歌唱祖国》,学生踏步走进教室; 导入视频:《嘉陵江上》,并回顾历史;(师提问,生回答。) 师:视频里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打到了村庄,人民失去了家人、田舍和牛羊。 师:同学们,我们甘心忍受敌人的侵略吗? 生:不,起来反抗、战斗! 二、欣赏视频《游击队之歌》,出示课题; 1、师:歌曲表现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 再听歌曲《游击队之歌》,并思考问题: 师:歌曲的力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生:由弱变强,由密集变简洁 师:游击战士的表现有何变化? 生:由隐蔽变得暴露 3、总结并归纳: (A段开始的两小节是整个乐曲的基础,(1—8)采用弱起节奏与四度大跳后,上下级进为主的明快曲调,给人以紧张活泼的感觉,塑造了游击队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形象。B段(9—16)分为两大乐句,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坚定、豪迈的气质和风趣乐观的性格以及对强大敌人的蔑视。) 三、有感情地学唱《游击队之歌》 1、重点节奏练习(弱起小节、休止符、节奏) 2、用beng模唱第一段旋律;(表现隐蔽的游击战士) 3、代词入谱;(同学们根据节奏的变化,听旋律加入歌词演唱) 4、用bang模唱第二段旋律;(表现自信的游击战士) 5、代词入谱;(同学们根据节奏的变化,听旋律加入歌词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 7、用轮唱的形式表现第一段旋律。(在神枪手的“手”处加入轮唱,第一声部最后一个音延长两拍半。) 8、作曲家介绍: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东人。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43年到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团,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森吉德马》、《游击队之歌》等。 拓展:观看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结:岁月的长河流淌着先辈们的鲜血,他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争做祖国的栋梁! 板书设计: 游击队之歌 进行曲速度 O O O OXX 弱起 力度变化:中弱 强 节奏变化:密集 简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产生,体会了这段历史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与屈辱,欣赏了游击战士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音乐形象。在学习过程中以“唱”为主线,用音乐要素中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划分段落。在学长过程中,学生们的音准和节奏把握的很好,在弱起处还有待于练习,个别相似乐句演唱的不够准确。拓展延伸部分能够达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