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1.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年级七年级上 科目 生物 课型 分析讨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够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独立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 二、考点 1.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 2.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 三、学前准备 预习内容:(课本19页至21页)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怎样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四、探究过程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___环境,同时,也_____和_____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分别标注课本资料图片中环境的特点和生物的适应特点。 2.根据对这些图片的分析,得出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 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其_____和_____等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对环境的_____是普遍存在的。 3.举例:骆驼刺的根特别长,以适应_____的环境。 海豹的脂肪特别厚,以适应_____的环境。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的_____,生物_____的改变,生物个体_____的变化都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_____在不断改变,_____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3. 举例说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森林能调节气候,说明生物也能_____环境。 (三)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是怎样的影响? 2.作出假设:_____。 3.制定计划: a.测量时间及地点: b.测量的对象: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 c.测量工具、分工: d.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 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4.实施计划:实施并填写空气湿度记录表。 5.得出结论:分析处理数据,画出曲线图,并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测量数据记录表: 时间 环境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晨 地点1 30 80 85 地点2 25 75 90 平均值 27.5 77.5 87.5 中午 晚上 (四)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五、目标检测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有些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4.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的现象是 (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也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5.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到60毫米,这是 (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抵御敌害 六、拓展提高 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特化为刺,茎膨大有储存功能,茎表面绿色,有光合作用的功能。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_____生存条件的。 竹节虫、枯叶蝶的拟态,变色龙等动物的保护色,毒虫的警戒色都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七、学后反思 雁江区第六中学 主备人 李双玉 审核人 于勋荣 授课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